陈云出席2019欧亚经济论坛系列活动

与此同时,人又有认知的能力,可以通过学习掌握圣人制定的礼义法度,此为认知之性。

因指面前火炉曰:此是器,然而可以向火,所以为人用,便是道。真实的可能性必然能在现实性中获得实现,即所谓必有是气。

陈云出席2019欧亚经济论坛系列活动

说理是实有,意味着它已经必然地要求自身实现为气之实存。黑格尔同时指出:现实的东西本身是可能的。陈来指出,朱熹在《太极图说解》中将周敦颐《太极图说》所谓太极动而生阳曲折地解释为太极之有动静,是天命之流行,采用了增字解经的办法,明确指出太极自身不能动静,而是太极有动静【12】。如未有君臣,已先有君臣之理。9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一,《朱子全书》第14册,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114页。

无论我们如何试图证明本质体现为现象、超验者与经验事物不离不杂,都仅仅是在试图弥合一个已经被预设了的断裂,最终将走向理气二元论而非真正证成二者的内在一致性。形而上为道,形而下为器。社会共同体有大有小,小至一个家庭,大至民族与国家,现在又有世界村、国际联合体等。

因此,对于当时史学界的这些重大且有争议的理论问题,刘先生都作了模糊化的处理。这就把尊君与罪君交织在一起,形成了特定的政治批判模式。这一现象说明,对研究对象作适当的界定,划分阶段、区分流派,在学科草创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学科的形成、研究范式的建立,起到过积极的作用。关于其中的第三条政治与阶级相联系,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一切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后来列宁说"政治就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新中国成立后出版的一些教科书和发表的文章中有的就把它作为政治的定义,断言列宁认为政治就是"阶级斗争"。

在刘泽华看来,史学研究永远不能限于描述表面现象,而是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对于政治思想史来说,这个本质就是思想与社会政治结构之间的内在关联。其实,在文革结束后,刘泽华就开始探索在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中,如何突破阶级划分,打破僵化的理论束缚,使史学研究摆脱现实政治的干扰,走到正常的学术道路上来。

陈云出席2019欧亚经济论坛系列活动

其实,早在30年代学界开始使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理论研究中国思想的时候,对于古代思想的阶级属性就有各种不同的看法。这样做其实就是把政治思想从阶级定性的束缚中解脱了出来。阶级分析法的提出是西方学术界对社会科学方法论的重大贡献。刘泽华在为他主编的"中国政治文化丛书写的序中说政治文化主要研究政治观念的文化结晶或凝固状态(如政治观念范式与情感信仰,成俗性的政治心理定式,无明确意识的政治行为准则,无须论证的当然前提,公认的政治形式、框架、套套等等);人们的政治行为方式;政治人格和政治心理等等。

叶青认为墨子代表有产阶级,庄子代表了工商业者的革命家。和政治思想史的关系最为直接和密切的是政治,但长期以来政治首先被理解为阶级,这样在政治思想史的研究中,无论是研究对象还是研究方法,都受到了阶级理论的束缚。甚至可以说,在中国古代专制主义政治理论体系中,很早就蕴含着许多在现代社会依然适用的政治法则。刘泽华是从历史学进入政治思想史研究的,在《先秦政治思想史》之后,他一直在努力拓展政治思想史研究的领域,提出要加强统治思想的研究、加强社会普遍政治意识的研究和民本思想研究,以此提升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的政治属性。

以三卷本中的隋唐宋元明清卷中的宋明时期为例,这部分既有统治思想和社会政治思潮的研究,如北宋时期改革政治、强化王权的政治思想,主要内容是宋初诸帝的改革思想。进入专题: 刘泽华 中国政治思想史 萧公权 阶级分析 。

陈云出席2019欧亚经济论坛系列活动

萧公权当时的回答是由于文献不足征。另外,在体例方面,刘泽华也是既有承袭,又有创新。

他重新界定了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并将这些方法贯彻到具体的研究当中。在此基础之上,刘泽华组织南开大学历史系与云南大学历史系、《历史研究》编辑部于1983年召开了有史以来第一次"中国地主阶级学术讨论会。但无论是社会史还是思想史研究中出现的这种新思潮,在问题意识与方法导向方面又很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刘泽华在《先秦政治思想史》的再版弁言中指出,此书在研究方法上主要是突破了用阶级理论来定义政治的.铁则,,也就是突破了把政治等同于阶级的框架。从先秦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开始,刘泽华就自觉地放弃了前辈学者给思想史断代、划分阶段这种做法,而是直接以中国古代历史发展所形成的标志性的节点(如朝代)来为研究作划分的。张分田对民本思想的研究是迄今为止最为深入全面的研究,对于廓清一些关于民本的似是而非的看法,对于如何深入认识儒学的历史意义及当代价值,都提出了很多有参考价值的看法。

 摘要:20世纪前半期中国政治思想史学科形成了以萧公权和吕振羽为代表的两个研究范式。而且这两种理论、观念与行为并非对立,而是融为一体,形成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文化范式,即"以道义为尺度,将政治认同与政治批判扭结为一体。

因此,找不到无条件尊崇君权的思想家。刘泽华及其学术团队在政治思想史的研究过程中,除了加强、突出历代统治思想之外,还特别提出要进行统治思想和民间社会意识互动研究。

他说:关于基础性的社会关系形态问题,我依然认为运用马克思主义有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理论所勾勒出的社会关系,从总体上看最贴近历史,或者说解释力最强……基础性的社会关系即阶级关系,之外还有其他各种社会关系。对于这个历史现象应当给予更客观、更全面、更准确的评价。

例如对于周公的政治思想,直接以周公的.革命,思想为主题,论述了周公顺天应人的革命论、尊祖与伦理政治化以及明德、保民、慎罚的思想。这是刘泽华政治思想史研究开始的方法论背景和理论前提。萧著在出版后就被奉为这一领域的经典之作,其影响一直延续到l949年之后的台湾以及海外学界。同时,无论是哲学史还是政治思想史,都与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密切相关,而史学界对古代历史的分期、对社会形态的定性也有五花八门的看法。

相比较而言.刘先生在《先秦政治思想史》中的做法是比较大胆和超前的。除此之外,三卷本在秦汉以后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和叙述中有重点地强调了帝王观念与统治思想,这些内容是以往(包括萧著)所没有的,而这又恰好是中国政治思想史应有的内容和特点。

刘先生提出的应加强统治思想的研究,也是后来政治思想史研究重点关注的一个问题。四、政治思想史研究领域的扩展刘泽华一生都在南开历史系,他的政治思想史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纳入史学的思想史研究。

理论永远是为现实所引导的,方法也是用来解释现实问题的。刘泽华指出."在中国思想史上,几乎找不到毫不涉及帝王的政治命题。

三、对阶级分析法的坚守与突破新中国成立之后,学术研究坚持以阶级分析法为指导是与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的确立相一致的。他指出:统治思想的基本特征是对现存秩序的基本模式和主要法则做出合理性解释、规范性定义、操作性指导、理想性展示和永恒性论证。其实,政治思想史和一般的思想史的主要区别就在于其政治性,刘泽华明确地意识到了这一点,也尽量做到了这一点。从政治逻辑来讲,阶级分析曾经与极‘左意识形态紧密相连,随着政治气候的转变,这样一种历史瓜葛不仅导致阶级分析在政治上失宠,而且成为学术研究的负累。

这两个研究范式基本产生于同一时期(吕著出版于1937年,萧著写成于1940年,1945年出版),但由于所参照的理论与研究方法的不同,这两部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的代表性著作代表了两个不同的研究方向。但是对于西周的政治思想,尤其对于《尚书》的思想不加涉及,就是明显的不足,同时也有疑古过头的嫌疑了。

甚至可以说"中华帝制的政治原理是以民本思想为基础框架而精心构筑的庞大的思想体系。与此相呼应的是,在社会各个阶层中,也广泛存在着一种可以称之为"尊君—罪君的意识—行为模式。

张分田是把民本思想纳入统治思想中来研究的,认为民本思想,始终是中国古代统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形色色的帝王论,即各个不同政治学术流派和思想家的有关君主的政治学说、政治思想则是理念化、个性化、典型化的帝王观念。

关于作者: posn

及至天宝重注,玄宗将此《孝经序》置于篇首,取代开元初注开首的元行冲序,以增加《孝经注疏》的权威性,而这也说明玄宗对《道德经》与《孝经》思想及二者关系的认识前后并无大异。

为您推荐